中國農民豐收節研究報告(2018)
2018年6月21日,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批復發布,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向全社會傳遞了重農崇農的價值取向。2018年8月3日,國家11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組織實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工作的通知》,并公布《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組成方案 》,明確了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大意義,提出以“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為宗旨,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秉承“農民主體、因地制宜、節儉熱烈、開放搞活”辦節日的基本原則。
2018年9月23日,舉國同慶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鑒于,社會各界對“中國農民豐收節”非常關注,急切想了解全國各地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舉辦情況、社會反響、老百姓的關注點以及人民群眾的期望,為今后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組織、策劃、舉辦提供借鑒,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聯合今日頭條-頭條指數,針對相關情況進行了階段性研究,以便廣大學者領導參考。

《田園綜合體發展創建與案例研究》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下稱規劃所)緊跟政策步伐,從政策解讀到戰略咨詢,再到落地實施,深度參與和支持地方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建設。更是依托自身優勢,以多種方式深度參與國內多地田園綜合體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各環節,積累了較多實操經驗,以廣西玉林五彩田園、廣東臺山農業公園為例,已成為地方鄉村振興典范。并在2017年縣域會上發布《田園綜合體發展研究報告(2017)》,在業界獲得較大影響。
近期,規劃所與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合作,編著《創新鄉村振興發展模式:田園綜合體發展創建與案例研究》一書。11月23日晚八點在中國第八屆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上首次隆重發布。作為三農獨立智庫,規劃所秉著客觀公正原則,充分理解國家對田園綜合體的頂層設計,對業界田園綜合體各種觀點、做法總結凝練,與業界共享,并結合中農富通的實踐,形成本書,從而更好地指導田園綜合體的各方實踐。本書系統研究田園綜合體這一農業農村建設發展的新概念、新政策、新做法,對田園綜合體的發展理論、申報要點、全國開展的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進行了深入剖析,更將其團隊在國內多地規劃并參與建設的各種綜合體項目,在書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分析。

該書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闡述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歷程和提出背景、發展思路和方向。第二部分,在我國鄉村戰略提出的要求下,對相關政策、專家觀點進行解讀,并梳理試點項目申報流程。第三部分是此書的核心部分,對國外相似案例,以及國內已成功申報國家田園綜合體、省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進行系統研究。并對規劃所和中農富通在田園綜合體建設方面的實踐,進行系統總結,為國內其他地區建設田園綜合體提供經驗和借鑒。

《田園綜合體建設指南與規劃案例》
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及實施舉措,田園綜合體目前已成為了該戰略的主抓手和助推器。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就是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以及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在這一背景下,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基于豐富的實踐案例的基礎和深入研究,對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指南和相關案例進行了梳理研究,形成本書。
全書共分為兩篇,第一篇建設指南篇,主要對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原理、近年來的相關政策、建設申報指南進行了說明。第二篇實例分析篇,主要圍繞相關案例的勘察立項、策劃規劃以及建設運營等環節進行了重點闡述和解讀,其中涉及案例主要為中農富通城鄉院的規劃設計項目,此外還包括考察研究的相關實例。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田園綜合體的打造進行了綜合性闡述,希望能為業內人士提供參考。

《都市農業博覽》

當今,世界發達國家都在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德國、荷蘭等國家的都市農業已占農業總份額的30%以上。我國在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都市農業迅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書總結、論述了我國都市農業發展的歷史、現狀以及經驗教訓等,介紹了國際都市農業發展的趨勢,深入研究和探討了都市農業在建設現代農業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探索了中國都市農業在未來發展中的規劃設計、建設內容、實施技術等,為都市農業研究部門、管理部門以及政府相關決策部門提供參考,為都市農業科技工作者提供高新技術支撐。


《北方農業諺語注釋》

本書參考了《北方農業諺語集錦》(張天柱主編)內的諺語,對二十四節氣、土壤與耕作、肥料與施肥、降雨與灌溉、作物栽培和農業氣象等十一個類別的諺語進行了詳細的注釋。農諺是我國農業歷史悠久的見證之一,聰慧的勞動人民從千百年的生產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很大一部分形成了諺語,并且在實踐的檢驗下得到了科學驗證。農業諺語生動直白,本書旨在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讓更多的現代農業工作者、普通民眾了解農諺里的精髓。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嘉年華產業聯盟理事長張天柱在新書發布會上對發言專家學者進行了贈書儀式。
《中國農業嘉年華發展研究報告(2018)》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要求,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的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實現上述目標,各地在積極探索農村振興的發展模式。

農業嘉年華從2005年9月的“南京首屆農業嘉年華”開始已歷經13年,期間中農富通園藝公司在借鑒各地農業嘉年華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嘉年華理論和實踐進行了不斷創新,創立了常年開園的模式,極大發展了農業嘉年華理論和實踐;2018年我們對農業嘉年華理論及實踐的新成果進步梳理,撰寫了《中國農業嘉年華發展研究報告(2018)》,供從事農業工作的各位同仁參考及借鑒。

《2018鄉村振興創新研究報告》

2018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也是《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首發之年,《2018鄉村振興創新研究報告》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研究藍本,首先對鄉村振興的提出背景、六大具體任務進行了總體闡述,接下來針對產業興旺、土地流轉、生態宜居、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鄉村文化、治理體制、金融保障、脫貧攻堅和人才建設等專題進行了具體研究,提出了主要改善途徑及發展建議。為便于更好地理解,部分專題還結合國內相關案例進行了實例分析。報告從鄉村振興的主要任務和問題出發,針對我國鄉村振興的整體狀況進行了全方位、立體性的研究,可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參考。
《一帶一路中亞五國農業農村研究報告》

2013年“一帶一路”重要合作倡議提出以來,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據相關數據,目前我國共有370多家機構在境外設立了450多家農業企業,遍及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與我國農業體量、整體境外投資的水平相比,農業“走出去”的步伐顯滯后、規模小、層次低。那么,如何讓農業更好地走出去呢?為實現對外合作,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農村發展情況,對未來的合作方向進行分析,進而編寫了《一帶一路中亞五國農業農村研究報告》。
本報告共分8章,首先對“一帶一路”的研究背景進行了綜述,對中亞五國的基本情況、發展對策、投資現狀等進行了詳細分析,依據分析結果,提出了未來在輸入、輸出方面的合作可能。報告數據詳實,可為企業提供參考建議。

《臺山中國農業公園規劃與建設》
根據農業部制定的相關標準,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擬計劃用5~8年的時間,打造出100個“中國農業公園”。農業公園規劃作為一個前沿的研究課題,其規劃與建設具有一定難度,特別是我國有著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國情,特色的中國農業公園應該如何規劃、如何構建,以及如何管理與長期發展,是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話題。
由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的臺山中國農業公園是廣東省首個農業公園,其既有獨特性,也有普適性,可為中國農業公園的創建提供參考。基于此,我院與建設運營方對該項目的規劃與建設過程進行了整體梳理,撰寫本書。
全書分為兩篇十四章,其中,第一篇規劃設計篇主要對農業公園的發展現狀、申報流程、規劃設計、產業體系構建、實施建議等進行說明,第二篇建設運營篇則針對農業公園綜合管理、產業發展、金融支持和實際效益等進行了闡述。本書以臺山中國農業公園為實例,將農業公園打造的全流程進行全方位介紹,具有獨創性和前瞻性,可為業內提供借鑒。

《鄉村投融資項目案例分析》
探索和思考鄉村投融資的模式,不僅有利于保障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還可以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目標的實現,并為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鄉村投融資項目案例分析》一書正是對鄉村投融資模式的探討,本書簡要介紹了涉農投融資基本理論,在分析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鄉村投融資政策和現狀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鄉村投融資案例的優秀機制和成熟模式,對我國未來的鄉村投融資發展進行分析,為各地選擇鄉村投融資項目和模式提供幫助建議,最后對我司鄉村投融資項目案例進行分享和分析,期待能夠啟發業內人士,共同為鄉村振興建設添磚加瓦。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田園綜合體規劃、農業(旅)綜合體規劃、國家農業公園、農業嘉年華規劃、農業產業集群規劃、農村一二三融合規劃、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規劃
座 機:010-62335590
晉老師: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