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第八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主題報告現場,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專家以“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進行了發言。推進農村高質量發展主要是從堅持質量第一、切實加強執法監管、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發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這四個方面來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當前,農業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質量興農極為迫切。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是鄉村振興大戰略中最關鍵的子戰略;推動農業的質量變革,是今后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在去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今年一號文件又明確提出,要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為什么總書記和一號文件都強調農業發展轉型,要高質量發展?
第一, 從發展要求看,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業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不僅要求提高好的農產品,還要求提高安全的生態。
第二, 從發展環境看,最近十多年來,我們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提高,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也明顯提升,這個時候數量是夠了,但是人們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吃營養。
第三, 從發展方式看,過去我們主要是高消耗,高成本,拼資源,拼消耗,這個路子走了那么多年,越走越窄,難以走下去了。

11月19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傳達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研究部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農業高質量發展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有兩個方面,一是從生產來看,不僅要求產品質量高,產業素質高,還要競爭能力強;另外從經營看,不僅要經營效益高,農民收入多,還要農村生態環境美。
按照這樣的要求,怎樣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呢?
可以用四句話概括,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綠色引領,市場導向。
第一, 堅持質量第一。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品種雖然豐富,但多而不優。比如說農產品生產,稻谷從海南到黑龍江都可以種,基本上做到了地不分南北,口味豐富。但是同質化嚴重,分等分級少,個性化產品缺,這是一個主要問題。
2、 品牌不少,但是雜而不亮。如果看三品一標證書和獎杯來看,哪一個縣都有,可謂品牌比較多。但是大品牌,有市場影響力的品牌就不多。比如說核桃露,市場上有很多種,但是真正有影響力品牌不多。
3、 農業產業體量比較大,但是大而不強。我們是生產大國、消費大國、貿易大國,但是農產品價格的定價權和話語權不在我們這。現在肉類奶粉進口不斷增加,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所以我們今后要發展農業,就要質量第一,要樹立抓產業必須抓質量,抓質量必須抓品牌,也就是堅持質量興農,品牌興農。當前主要要抓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推進標準化生產。更重要的是在規模競爭主體這個范圍內,要推行良好農業生產規范,要推廣生產記錄臺長制度。
2、切實加強執法監管。產品好不好,不僅是產出來的,而且也是管出來的。我們現在生產經營主體多,兩億農戶生產,40多萬個加工企業,不加強監管質量難以保證。需要對投入品進行監管,需要對產品進行監管,更重要的是建立質量追溯體系,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3、實施品牌提升行動。從實踐經驗看,抓品牌主要抓這幾個環節,品牌創建,品牌認證,品牌保護,品牌營銷。
4、要集成運用現代要素,最根本的要提高產業素質,要靠科技創新,通過科技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第二, 堅持效益優先。
主要圍繞著提高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我們現在農業產業效益不高,增收動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 農業與二三產業比,比較效益低。比如說去年,我國農業勞動力占勞動力比重25%,我們農業產值占GDP比重不到8%。農民辛辛苦苦種地一年,不如外出打工兩周。
2、 產業鏈條短,農產品附加值不高。以前我們賣農產品,特別是農戶,賣的是什么產品呢?是初字號,原字號,沒有加工。如果我們把大糧倉變成大廚房,增值就完全不一樣了。
3、 農業多種功能挖掘不夠。其實現在是結構性過剩,在這個時候對生產活動和環境中蘊含的經濟、剩菜、社會文化價值重視不夠。

那么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做文章。
1、 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我們常說一句話,降本就是增效,減負就是增收,怎么降本?實行“機器換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節約農業,節水、節電、節能,節肥等。
2、 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針對我們國家目前一家一戶小規模經營,效益難以提高的問題,我們還是要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這里邊既包括土地規模經營,也包括服務規模經營。
3、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出來之后,首先人們就提為什么要加個農村,而不是一二三產業發展?第二個人們就提三產融合和六次產業有什么不同?我的理解在于強調的重點不一樣。比如說我們強調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也就是說它和城市一二產業發展有不同的地方,就是要立足于農業,農民主體,如果離了這個東西,三產融合最后就變成了城市的三產融合。
4、 開發拓展農業多種功能。2007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農業六大功能:食品保障、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傳承文化,就是要把多種功能開發出來,來增價值。

(圖片:廣西玉林農業嘉年華)
第三, 堅持綠色引領。
總書記提出的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一場深刻變革。去年九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我們要貫徹總書記指示精神和文件精神,近期主要抓這樣幾個事情。
1、 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要想綠色發展,提高質量,化肥、農藥、農膜、添加劑、生產素用多了肯定不行,所以要減量使用,我們現在講零增長。
2、 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如果把秸稈、畜禽糞便這些資源化利用起來,是另一個結果。東西放錯了地方是廢棄物,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我們要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3、 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在防控過程當中,世界動物福利組織有一個基本的準則,就是要減抗,減少抗生素使用。
4、 加強農業資源養護。對過度開發的土地要進行休耕,從前年開始實行了耕地休耕輪作制度試點。


(圖片:中國南和設施農業產業集群)
第四, 堅持市場導向。
通過市場機制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現在我們農業矛盾還是結構性矛盾,主要是供需脫節,資源錯配,東西多得賣不出去好價錢,產量增加,庫存增加,另一方面好的東西沒有,還要進口。比如大米到海南到黑龍江都能生產,但是還要從日本進口大米。主要工作有:
1、堅定不移推進種養業結構調整。包括種植業、畜牧業。
2、加快推進產業向園區集聚。現在農業農村部供給側結構改革抓手就是三園三區,包括: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
3、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產品不僅產得好,還要賣得好。所以我們要抓市場,抓營銷。馬克思說從產品到商品,這是一個驚險的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是商品生產者。
4、推動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帶來了很多大變化,其中一個主要功能就是平臺。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的三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總和已經占到GDP15.7%,而且比GDP總量增長都快,這就是平臺經濟。
5、加強農業對外合作。我們人多地少水缺,人增地減水緊,發展受到很大約束,怎么辦?走出去,拓展空間,拓展市場,利用資源,利用規則,做大做強我們的產業。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田園綜合體規劃、農業(旅)綜合體規劃、國家農業公園、農業嘉年華規劃、農業產業集群規劃、農村一二三融合規劃、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規劃
座 機:010-62335590
晉老師: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