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歐洲農業第一強國的供給側改革
法國是一個擁有著適合于農業生產氣候的國家。法國在農業方面,食品方面,經濟發展方向都有自己的強項。
法國以家庭農場生產為主,數量是49萬個,每個家庭農場人口1.5人左右。家庭農場的平均面積是56公頃,只有不到20%的農場面超過100公頃。因此,法國農場工作人員受教育程度都相當高,其中40%是農業專業畢業的,70%的人員拿到了學位。他們扮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這個群體超過了法國總人口的50%。
關于供給側改革的舉措:
法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產生是在歐洲范圍內,旨在幫助歐洲的農場更加具有競爭力,幫助他們做更環保的活動,從經濟方面給予這些農場更多的支持。
歐盟提出的一項舉措是職業化組織。把農場的工作人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通過工會、農業商會將農場集體組織,使農場人員得到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和培訓。
從國家層面提出的農業供給側改革政策。例如,地域方面的一些指導,主要是指一個地域生產的東西,可以賦予這個地域的專有名詞,就像法國的紅酒有酒莊名稱。這方面和中國也有通力的合作,政府幫助這些農產品或者制造商加工和促銷。
法國政府重視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加工業是法國工業的第一大領域。有20%的工業產業工人是屬于農業工業,占法國總營業額的19%,18%的法國出口是由農業工業加工完成的。在農產品加工業,有一個項目叫做“對未來的投資”,這是一個3500萬歐元的投資項目,在2016年會追加1000萬歐元投資。這個項目聚焦在教育、研究及創新領域,并扶持中小企業。整體項目中,有兩個項目是國際性的,它們是:“可持續的資源發展”和“聰明的食品”。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可以做中法之間的合作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中法兩過國之間的交流合作,尋求到中法兩國做農產品加工的企業,通過國家的扶持方式,共同促進兩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整理自2016農業產業化創新?北京論壇,法國駐華大使館農業事務參贊辰好Mr. Thibaut NANCY發言
法國的投資環境
平均每個星期約有19項外企的投資項目落地法國,是什么原因使投資者對法國有興趣呢?首先是地理位置,法國是進入歐洲中東地區的大門。其次,法國是一個創新的國度。此外,法國政府致力于簡化行政制度,推動產業創新,提高企業利潤,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已經開展了鼓勵措施,減免研發稅,設立新的部門。
現在,中國投資者可以享受VIP的服務,便利的安置法國。辦理簽證可以在48個小時內完成,隨著英國脫離歐洲之后,投資者可以多多關注法國這方面的政策。中國已經成了全球投資的第二大國,也是法國優先考慮的目標。法國有600多家中國企業,創造了大概4萬個崗位,投資領域非常多樣化,僅僅2015年中國就在法國投資29億歐元,相當于2013年的兩倍多。

整理自2016農業產業化創新?北京論壇,法國駐華大使館投資部投資總監蕭如風Florent D'AZEVEDO發言
中國玉米市場變革
中國在全球的谷物貿易流里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中國的政策變化不僅僅在中國會發生巨大的影響,全球谷物的版圖也會因此發生巨大的變化。
中國玉米從價格高地轉向與國際接軌
2012年開始,全球供應發生改變,國外玉米價格從牛市轉向熊市。國內玉米價格和國外玉米價格的價格差在不斷的擴大。在2015年9月后,沒有了國家保護價,國內的玉米價格跟國外的迅速靠攏,中國玉米價格從一個全球高地已經向全球價格慢慢靠攏。
玉米供需的預測
供給端:玉米產量逐年緩慢下降,與需求更加匹配。玉米儲備逐年降至合理水平。進口谷物的貿易量會大幅度降低。
需求端:內貿玉米將在飼用上替代減少的進口谷物。深加工企業將減少木薯原料在酒精、淀粉上的使用,轉而以內貿玉米作為替代。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產量將在部分地區有所增加。食用玉米用量保持穩定。轉型期間,玉米出口將變為可能。
中國玉米市場發展方向
在轉型期間,市場需要應對更多的不確定性以及更大的價格波動。
隨著臨儲收購的改革,玉米貿易的參與者將更加市場化。
玉米質量將成為終端客戶的重點關注。
高效且低成本的供應鏈將為玉米的流動作出重要保證。
有效的大商所玉米期貨將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控制風險的工具。
中國玉米正與世界接軌,這將使得中國的玉米種植者更加面向全球市場。

整理自2016年農業產業化創新?北京論壇,嘉吉投資(中國)谷物事業部總經理,魏亞盛Arthur Van Weldam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