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敬華 資料圖
江蘇作為東部經濟大省,如何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備受關注和期待。而這,也是張敬華今年二月履新江蘇省委副書記后思考的一大課題。
澎湃新聞梳理公開報道發現,近兩個月以來,張敬華調研的足跡遍布江蘇13個設區市,其中共同涉及的一個主題便是江蘇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南京、徐州、淮安等多地考察調研時,張敬華均提到,發展現代農業“要善用工業化思維和市場化辦法”。
比如3月23日,張敬華在徐州調研時表示,要聚焦市場主體、質量標準、特色產品,項目化推進、常態化調度,促進鄉村產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
同時,要找準鄉村產業發展的盈利模式,完善科技人員激勵機制,積極培育一批農業龍頭型企業、科技型企業。
張敬華4月9日在南京調研時同樣談到,要把培育農業市場主體作為重要任務,支持更多農業企業上市,積極探索發展都市家居農業、現代智慧種植等新業態。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澎湃新聞注意到,作為經濟大省,江蘇歷來以發達的產業經濟著稱,在各類中國民企百強榜單上,始終不缺諸如恒力、盛虹等江蘇企業的名字。
同時,來自江蘇的縣市也長期“霸榜”全國百強縣,其中,江陰市更是被譽為“中國制造業第一縣”。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農業龍頭企業的榜單上,江蘇企業嚴重缺位。據農業農村部網站去年12月份公示的《2020年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強和專項10強名單》顯示,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強中,前50強無一來自江蘇,直到第58位才出現了一家江蘇企業,即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再往下,是排名第86位的,來自江蘇海安的鑫源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再看專項10強榜,“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技創新10強”等五個榜單,全部沒有來自江蘇的農業企業。在和廣東、河南山東甚至內蒙古等省份的比拼中,江蘇堪稱完敗。
事實上,江蘇一直是農業大省。據該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云在《群眾》雜志刊文稱,江蘇正在培育八個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10 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超160個。
江蘇也不缺乏特色農產品,比如盱眙龍蝦、陽澄湖大閘蟹,也涌現出了沭陽農村電商、連云港直播經濟等現象級鄉村振興發展路徑和模式。
然而不難發現,江蘇農業產業多少面臨著“大而不強”、“特而不強”等問題。因此,如何破解產業產品“有高原無高峰”的尷尬,或是江蘇農業產業發展下一步的著力點。
正如張敬華3月17日在泰州調研時提出,要堅持用工業化思維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抓項目、抓園區、抓主體,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讓農民群眾更好地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當然,江蘇“三農”發展也有自身的突出優勢,比如城鄉關系比較協調。數據顯示,江蘇全省城鎮化率達到了72%。這意味著,江蘇具備了較強的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物質基礎和經濟實力。
以南京為核,擁蘇皖兩省八市的南京都市圈,正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最佳試驗田之一。據《新華日報》報道,張敬華在南京調研時提出,南京要立足省會城市、特大城市實際,強化創新驅動、深化以城帶鄉,走出一條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之路。他說,南京要用好用足生態資源和市場優勢,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民宿經濟,真正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南京都市圈范圍內,緊鄰南京的鎮江句容、常州溧陽兩地調研時,張敬華先后去了五個鄉村,考察了文創、民宿等農旅融合項目。
而在江蘇城鎮化率相對最高的蘇州和無錫兩市,張敬華表示,蘇南地區要堅持“為全國發展探路”的目標定位。
除了強調要用工業化的思維來發展農業,張敬華還提出,要用經營城市的理念來建設管理鄉村,借鑒城市規劃治理、文化保護等經驗推進鄉村振興。
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銳意突破,“支持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廣泛調動各方積極性,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睆埦慈A表示。
農業規劃咨詢:市縣十四五農業農村規劃、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都市農業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園、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規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田園綜合體、國家農業公園、農業產業集群、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農業農村投資機會研究、涉農企業戰略咨詢、農場園區企業管理咨詢等業務。
聯系方式:025-69853799、15996370505(微信同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