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于11月6日-7日對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新加坡當地主流媒體予以高度關注,指出此訪是新中建交25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的壓軸戲,意義重大,期待此訪能推動新中關系取得新突破。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中國將繼續發展強大,在亞洲發揮的影響力也將與過去不同。新中兩國高層往來給予雙方互相交流的機會,讓新加坡“更深一層地了解中國的具體情形”,了解如何去配合中國的發展,進一步探討新合作機會。兩國7號將宣布啟動新中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的正式談判,并簽署在中國西部開展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的協議。
習近平此次訪新,有望提升新中關系發展水平,深化雙邊合作。新中有望提升雙邊合作框架,體現“與時俱進”和“全方位合作”的特點。
新加坡作為一個城市國家,素有“花園城市”之美譽,其農業是典型的都市農業。那里土地與水資源非常有限,幾乎沒有農村,農業在三大產業中所占比重極低(不到1%),所需食品的90%均需從國外進口。新加坡人根據土地面積少的特點,在種植業結構上,大力發展果樹、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在產業類型上,以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如種植熱帶蘭花、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等為主;在糧食結構上,主要限于魚類、蔬菜和蛋類的生產,蔬菜僅有5%自產,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
一、發展現代化集約的農業科技園,努力提高食品自給率
新加坡都市農業主要是現代集約的農業科技園,其發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產值為目標。農業科技園計劃的提出始于1980年代中期,目的是為了推動高新技術農業的發展,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并開展國際農業技術咨詢服務。
目前,新加坡建有6個農業科技園,每個園內都有不同性質的作業,如養雞場、胡姬花園(出口多品種胡姬花)、魚場(出口觀賞魚)、牛羊場、豆芽農場和菜園等,每個小農場平均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這些農場應用最新、最適用的技術,以取得比常規農業系統更高的產量。如新加坡著名的熱帶花卉——胡姬花、新加坡的國花——卓錦萬代蘭、觀賞用的熱帶魚等,年出口值達6000萬-7000萬美元。

胡姬花園
二、興建科學技術公園,促進生產力發展
在現代化集約的農業科技園的基礎上,新加坡大力興建科學技術公園。其中最為代表的是肯特崗科技園。目前,肯特崗科技園已經成為新加坡基礎科學和高新技術發展的重要孵化器,在園區內陸續建立起食品技術中心、技術示范中心、分子生物細胞研究所等一大批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的專業研發機構,有力地促進了科技生產力的發展。

肯特崗科技園
新加坡利用科學技術公園的研究成果,大力發展無菌雞蛋產業、水耕農業新技術、發展高科技水產場、細胞移植法培育花卉、食用菌生產工廠化等高科技農業。
三、建設都市型科技觀光農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由于新加坡基本沒有農業,所以主要是在城內小區和郊區建立小型的農、林、牧生產基地。這些基地既為城市提供了部分時鮮農產品,又取得了非常可觀的觀光收入。在新加坡興建的6個農業科技園,我們不但可觀賞到一些農作物種植場景,而且還可觀賞到一些觀賞魚、珍稀動物、名優花卉和果樹。所有這些,正吸引著大量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啟示:
新加坡雖然是在幾乎沒有農業的背景下發展都市農業,但其在利用都市農業來保障食物供應、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城市生態、提供觀光旅游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借鑒意義。為此,我們必須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綜合研究,因地制宜,制定都市農業發展規劃,將其納入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中,實現統籌發展;
(2)結合實際,適應城市發展水平,采取不同的都市農業模式;
(3)為都市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包括政府支持、金融支持和法律支持;
(4)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都市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