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可謂中國農業“走出去”的“東風”,但是要把“東風”化成良機,還需要在多方面抓住機遇。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認為,要站在全球的視野上看待中國的農業問題,統籌利用國內外農業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建開放型農業。
吳孔明表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農產品消費量越來越大,土地資源缺口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盡管總體上農業生產還相對落后,但農業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非常豐富。
吳孔明針對我國目前情況,提出四個“要求”:
我國自身農業資源有限,要求加強農業“一帶一路”建設,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國內農業結構性調整,要求必須實施農業“一帶一路”建設,適度進口農產品,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
農業產業的不斷發展,要求必須實施農業“一帶一路”建設,主動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提升農業產業層次;
應國家外交的整體需求,要求必須實施農業“一帶一路”建設,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糧食生產,維護中國良好形象。
近幾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農業列入優先的領域;‘走出去’的步伐逐步加快,農業‘走出去’企業已經分布在全球80多個國家。
不過,目前,在農業“一帶一路”方面,還有一些現存問題亟待解決,主要是在國家層面上,需要協調多個部門進行頂層設計,才能夠解決問題。對此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一)要統籌規劃,從全球的角度看待中國的糧食安全;
(二)科技規劃上要研究“一帶一路”國家的農業現狀及其對科技的需求,根據具體問題,規劃科技合作;
(三)為農業走出去提供公共的信息服務平臺,給“走出去”的企業、金融系統、政府等提供農業服務,支撐起全方位的發展;
(四)在國家層面上建立國際區域組織的合作機制和聯盟協同創新的機制;
(五)要利用教學資源、科技資源,培養農業高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