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及方向: 湖泊漁業資源保護利用、外來入侵魚類防控和土著魚類資源保護、淡水池塘低碳健康養殖過程與調控技術
2002年、2005年分別獲得河南農業大學環境保護學士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態學碩士學位,2008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自然地理學博士學位,同年留所工作。2017年在丹麥奧胡斯大學從事湖泊魚類群落結構調控和生態修復研究,2022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特聘骨干研究崗位,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水生生物保護與管理專家庫成員。主要從事湖泊漁業資源保護利用、外來入侵魚類防控和土著魚類資源保護、淡水池塘低碳健康養殖過程與調控技術等方面研究。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雙碳重大項目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藍色糧倉”子課題、省農業科技創新項目課題、“十二五”科技支撐子課題、中科院STS課題、太湖水污染治理專項課題等20余項涉及湖泊漁業、低碳健康養殖和湖泊水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國家和地方委托項目。從“湖泊漁業資源保護——流域池塘生態調控”這一視角長期聚焦“漁業資源養護與健康養殖”研究。基于穩定同位素技術、動物行為學方法、數值模型評估等多手段,開展湖泊特色土著魚類資源衰退及外來魚類入侵機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圍養殖對水環境、生物資源影響機制及生態修復、池塘養殖碳排放及低碳健康養殖模式構建研究。共發表論文7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4項,副主編專著《水產生態養殖新技術》和《大水面生態漁業技術模式》,編制地方及團體標準7項,參與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林草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報告撰寫。獲得中科院科技發展促進獎(排名三)、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四)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排名四)等多項獎項,獲得第一屆江蘇省海洋湖沼青年科學家稱號和入選2022年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