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第八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創新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專題研討會上,中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農業嘉年華產業聯盟常務理事長何小凡就農業嘉年華的發展、模式創新及與鄉村振興的作用主題詳盡剖析。

農業嘉年華既是休閑農業也是智慧農業,同時也是設施農業,但又不純粹是這三種,所以它是一個技術高度集成,產業高度融合的新型業態和模式。作為一個規劃咨詢機構和一個行業聯盟我們對新出現的新業態做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工作。
一、農業嘉年華發展背景
農業嘉年華的定義
嘉年華(CARNIVAL)早在歐洲是一個傳統節日,嘉年華的前身是歐美“狂歡節”,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后來成為古羅馬農神節持續一周的慶祝活動。時至今日,“嘉年華”已經不僅限于農業活動,逐漸從一個傳統的節日,成為包括大型游樂設施在內,輔以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形式的公眾娛樂盛會。
農業嘉年華以農業生產活動為背景,以狂歡活動作為載體的一種農業休閑體驗模式。她以農業為基礎、以科技為支撐、以文化為紐帶、以旅游為特色、以樂活為目標,體現農業多功能性,達到使全民關注都市農業發展與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農業嘉年華的基本功能
綜合載體:農業、科技、旅游、文化四輪驅動的一個綜合載體;科技創新、綠色生態、特色文化、互動體驗等為特色。
綜合平臺:農業多功能性支撐的綜合平臺。現代農業科技展示推廣平臺,地方優質農產品貿易平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市民食品安全科普平臺,中小學生社會實踐認知平臺、地方文化宣傳平臺等。

農業產業孵化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農業產業孵化器。
現代農業的會展平臺:匯聚世界先進技術和設備具有獨特性和稀缺性。
三產聯動項目:是一二三產六產聯動項目,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聚集人氣、三效合一項目:高度聚集人氣的項目,是經濟,社會,生態三效合一的市場化項目。
農業嘉年華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十九大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生態宜居是提高鄉村發展質量的保證。鄉風文明是鄉村建設的靈魂。治理有效是鄉村善治的核心。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目標。

農業嘉年華發展意義
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功能,帶動區域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發展格局,以科技創新為重要抓手,加速培育發展新動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整合多種資源,促進農業轉型升級。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契機,通過整合土地、資金、科技、人才等資源,創新土地開發模式、融資模式,以科技手段增強對農業的支撐,促進當地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通過產業延伸,達到三產有機融合。通過農業科技技術集成,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田園綜合體項目集合現代農業、加工體驗、休閑旅游、宜居度假等多種功能,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通過田園綜合體項目的建設,能夠打破城市和鄉村相互分隔的壁壘,讓城市人流、信息流、物質流真正做到反哺鄉村,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
提高農民素質,帶動農民共同致富。項目的建設未來能夠為周邊農戶提供科技培訓、示范推廣等服務,提高生產者的勞動技能和生產水平,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帶動農民共同致富。
二、農業嘉年華發展現狀與案例
北京農業嘉年華
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結束后,就草莓博覽園的今后發展問題,北京市各界領導展開了積極的思考與探索。為了進一步提升昌平區草莓產業的影響力、促進農民獲得實際效益,充分利用現有的場館和設施,同時抓住廣大居民冬春季節游無可游、賞無可賞的契機,滿足居民早春休閑、娛樂、科普、采摘、體驗的需求,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便應運而生了。

規模:園區總占地面積1000畝,其中室內展示面積4.4萬平方米;
設施:建立長久運營的配套設施,游客服務接待中心、售票服務設施、餐飲服務設施、游客休息設施、娛樂設施等;
組織架構:由北京昌平區政府主辦的,昌平區北京農業嘉年華組委會及北京農業嘉年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承辦。農業部、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農業局、天津市農委、河北省農業廳等單位大力支持。
客源:除普通游客外,還有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政府考察團,法國、荷蘭、韓國等國家的駐華大使參贊;
宣傳: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北京農業嘉年華手機應用APP、微信公眾號;
票務:微信公眾號、北京農業嘉年華APP購票,美團、糯米網等團購,郵局電話購票,相關網站等9個購票途徑。
(2)山東莘縣中原現代農業嘉年華
背景:蔬菜第一大縣產業升級
開園時間:2017年4月26日,全年開放
地點:山東省聊城市莘縣
設施面積:設施總面積74688平方米
建設模式:政府推動,企業運作,社會參與
場館主題:蔬韻高科、菌傾天下、農耕年華、南果蜂情、花彩盛宴、魚水情莘、百草養堂、青牧時光。

(3)廣西玉林農業嘉年華
玉林“五彩田園”——“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和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的成功典范,發展模式為嘉年華+科技園+產業園(科技+休閑+文化+產業+x融合)。位于嶺南都會玉林市,坐落于綠水青山的茂林鎮。兩年已逐步形成了獨具田園特色的現代農村新型社區。
目前已有國家4A級景區、中國農業公園、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中國農家旅游第一村等“國字號”榮譽。2017年韓長賦部長提出了五園標準,即“農業產業園是科技園、加工園、物流園、產業園和推廣示范園”的五園綜合體。

(4)邢臺南和農業嘉年華
南和農業經濟綜合體——嘉年華+綜合體+設施產業集群基地+設施農用工業集群,其中中國首個玻璃連棟溫室設施生產集群(規劃面積100公頃)一期(10)公頃)已投產。

南和農業經濟綜合體位于邢臺市南和縣賈宋鎮,規劃占地446畝,主要打造集娛樂、創意、研發、地產、會展、博覽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創新型的產業綜合體和現代農業經濟綜合體。在產業鏈條上主導冀南地區的糧食、蔬菜、畜牧、林果等加工業的發展,突出了冀南地區產業融合的發展。目前是河北省農業廳設立的“2016年河北省休閑農業示范點”。
(5)貴州修文農業嘉年華
貴州修文農業嘉年華是“桃園八寨”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區的核心引爆項目同時也是貴陽全域旅游戰略的重要布局之一,農業嘉年華+農文旅綜合,占地面積2150畝,設施面積6.5萬平方米。

(6)江蘇洋河農業嘉年華
洋河農業嘉年華位于江蘇省洋河新區洋河鎮,規劃面積567畝,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導。規劃建設了嘉年華主題場館、綜合服務、田園樂活、科研創新、科技推廣5個功能區,是集農業生產、農業科普、農民培訓、科技研發、品牌推廣于一體的農業主題公園。

功能定位:科技引領,人才培育;社會服務,品牌孵化;精品展銷,休閑體驗。

(7)湖南益陽現代農業嘉年
果蔬采摘享農趣,歸園田居思稻香,水舞湘情納清涼。項目總占地 533 畝 ,設施總面積 4.1 萬平方米, 將科技農業和農耕文化、農業和旅游全方位融合 , 是中南地區規模很大的農業嘉年華,是益陽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節點 , 是推動鄉村振興、現代農業和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三、農業嘉年華模式總結及理論創新
農業嘉年華典型模式總結
南京模式農業嘉年華——國外農業嘉年華模式的延續
北京模式農業嘉年華——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和中農富通共同創新成果
玉林模式農業嘉年華——中農富通和玉林市人民政府共同創新成果

農業嘉年華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是“農業嘉年華+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等”項目創造價值的核心,一個完整的產品、服務和信息流體系,其設計的核心要保證項目的持續盈利、做到資源的充分整合、經營形式的不斷創新、組織管理的高速高效,同時建立合理的風險抵御能力。

農業嘉年華的盈利模式
農業嘉年華利用創意的手法將農業生產、農業技術、農產品銷售、農耕活動體驗、民俗文化以及市場需求等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彼此良性互動的產業價值體系,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開辟全新的空間,并實現產業價值的最大化,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資金流”的“五流合一”。

四、農業嘉年華發展展望
農業嘉年華要實現新的突破,做到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緊跟國家相關政策,把握時代新機遇,抓住農業旅游的本質規律和游客的核心追求,挖掘新形勢下游客體驗需求的轉變,時刻走在農業行業領域的最前端。(內容根據嘉賓發言編輯整理)
文/何小凡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農業嘉年華產業聯盟常務理事長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田園綜合體規劃、農業(旅)綜合體規劃、國家農業公園、農業嘉年華規劃、農業產業集群規劃、農村一二三融合規劃、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規劃
座 機:010-62335590
晉老師: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