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縣(市、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省有關單位:
經省政府同意,我省“十四五”期間啟動新一輪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建設工作,更大力度、更高標準打造5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以下簡稱“示范園”)。根據《江蘇省“十四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和《關于“十四五”江蘇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現就2022年示范園建設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設思路
貫徹落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緊扣全省農業現代化“六強六化”目標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導向,堅持聚核提質、擴面增效的建設要求,圍繞優質糧油、特色產業、現代種業三個重點領域,聚焦提升示范園產業發展首位功能和核心能力,聚力實施產業融合鏈條化構建、創新要素產業化整合、產業運營數智化提升三項重點任務,建設一批區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全產業鏈健全、利益聯結緊密、綠色發展領先的示范園,打造一批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示范標桿,引領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輻射帶動全省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建設重點
根據《關于“十四五”江蘇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蘇農業﹝2021﹞36號),優化園區建設規劃和功能布局,全面推進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全面實現示范園聯農帶農、綠色發展、建設管理高質量發展的任務實施與功能建設。堅持以創新聯農帶農富農模式為基本前提,重點圍繞產業發展核心能力提升,聚力產業融合鏈條化構建、創新要素產業化整合、產業運營數智化提升三個方面,加大重點項目規劃、建設和投資力度。
(一)聚力產業融合鏈條化構建。按照“補短板、強弱項、提效益”的發展思路,聚焦產、加、儲、銷關鍵環節,以一產為基礎、二三產為重點,有針對性開展延鏈、補鏈、強鏈、優鏈建設。重點加強綠色化標準化規模種養、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倉儲物流和電商運營等全產業鏈核心基地建設,以及創業創新孵化、產業招商推介、科技服務平臺等園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二)聚力創新要素產業化整合。瞄準產業發展趨勢前沿,立足產業創新應用場景和目標,引導技術、人才、資本、管理、數據等關鍵要素向產業創新集聚,提升技術裝備和運營管理水平,整合協同推進技術管理創新,加快突破發展瓶頸制約,推動園區主導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加強重大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重大科技集成示范基地建設、園區核心產品品牌建設運營體系建設,以及土地、基地、技術等園區核心資產管理平臺建設等。
(三)聚力產業運營數智化提升。順應國家數字經濟戰略布局,推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產業轉型升級深度融合,全面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以數字經濟發展引領加速農業現代化建設。重點加強智能化農業生產加工設施設備建設、產品質量追溯和數字化認證系統建設,以及數字園區管理平臺建設、各類產業服務信息平臺建設等。
三、申報條件
申報的示范園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主導產業特色鮮明。主導產業必須在優質糧油、特色產業、現代種業三個領域內選擇,突出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料、蔬菜、食用菌、果茶花、家禽、水產、生豬、牛、羊等品種,要明確1個主導產業,產業數量不超過2個。主導產業符合本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優勢,在全省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要求主導產業集中、具備一定規模,蘇南、蘇中、蘇北全產業鏈年產值分別超過8億元、10億元、12億元,且占園區總產值的60%以上。
(二)產業發展基礎良好。公共基礎設施齊全,經營主體豐富多元、技術裝備良好,適度規模經營比重超過65%。主導產業鏈條相對完整,科技、資本等現代要素集聚應用良好,上下游連接緊密﹐產業間關聯度強。聯農帶農機制穩定,利益聯結模式多樣,示范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當地其他務農農民平均水平30%以上。創新創業機制體制健全,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超80%。
(三)投資招商規劃明確。研究制定示范園三年建設期內的項目投資招商規劃,投資招商方向符合示范園產業定位和升級發展需要,項目內容突出示范園建設重點,項目主體、概算、渠道等核心要素清晰。制定三年建設期的項目投資計劃,配套建立項目儲備庫并同步納入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管理系統和投資地圖進行考核和管理,明確承擔主體、實施地點、建設內容,落實資金來源,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到位,具備立即開工條件。
(四)園區運營管理高效。經地方政府批準建立組織管理和開發運營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形成相對完善園區招商體系,建立穩定的招商隊伍、渠道和工作機制,2020、2021兩年年均招引農業項目超過3個、總投資額超5000萬元。地方政府穩步加大對示范園建設所需資源要素投入,制定出臺示范園用地、財政、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扶持政策措施。
四、資金支持
(一)補助方式。省財政按照示范園類型加績效評價后獎補辦法,對示范園實行差別化獎補政策。其中:優質糧油、現代種業示范園建設獎補額度不超過5000萬元,特色產業示范園建設獎補額度不超過3000萬元。對通過年度績效監控的示范園,根據績效監控評價檔次,按照不超過30%、40%、30%比例分三批給予支持;第一批省級獎補資金在通過績效監控后安排撥付,后續以此類推。示范園年度績效監控評價以產業發展實績為核心導向,具體辦法由省農業農村廳商省財政廳另行制定印發。
(二)資金用途。省財政獎補資金用途包括規模化種養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完善提升、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智慧農業建設、品牌化市場營銷、聯農帶農模式構建等。各地要重點圍繞提升示范園產業發展核心能力,整合資金集中支持產業融合鏈條化構建、創新要素產業化整合、產業運營數智化提升以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避免“撒胡椒面”。
省級補助資金不得用于建設樓堂館所、日常經營管理和債務支出、人員支出等,不得用于示范園發展規劃、招商規劃、建設方案等第三方項目咨詢服務費用,不得用于項目驗收、檢查、績效管理等項目管理工作經費。
五、申報要求
(一)申報指標。蘇南地區每個設區市原則上推薦申報1個,蘇中、蘇北地區每個設區市原則上推薦申報2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省級農業現代化先行區要予以優先推薦申報,縣域內已布局建設過的同類別產業的示范園不得申報。省屬農業企業限報1個,具體按要求履行相關程序后直報省農業農村廳。
(二)申報程序。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申請,報請設區市農、財兩部門擇優推薦,推薦名單經設區市人民政府同意后,設區市農、財兩部門聯合行文,與縣級人民政府申請文件一并上報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財政廳。省級通過形式審查、匯報答辯、現場核查等程序,擇優確定符合建設條件的示范園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后批準立項建設。
(三)申報材料。推薦申報材料應包括設區市推薦文件、縣級申報文件、示范園建設方案(附件1)、示范園資金三年使用方案(附件2)、示范園申請建設情況簡表(附件3)、示范園重大項目投資招商規劃(三年建設期)、示范園建設規劃(近兩年經地方政府批復),以及需要提供的其它輔助材料。各設區市要高度重視,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肅推薦申報紀律,精心組織申報工作。推薦申報材料一式5份于2022年5月25日前報送至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申報材料不完整或超期均不予受理。
(四)績效管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要求,從源頭加強績效目標科學編制。各地要根據省制定下發《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績效目標指標體系表》(附件4),結合當地實際,合理編制項目績效目標值及評價指標值,并納入三年資金使用方案一并申報,示范園建設方案由省級審核批復,項目驗收委托設區市負責組織。立項批復后的績效目標和評價指標作為后續績效運行監控和績效評價的直接依據。
六、聯系方式
(一)省農業農村廳
1、項目申報聯系:種植業管理處劉巖,025-86263620。
2、政策咨詢聯系:計劃財務處施瑾,025-86263713。
(二)省財政廳
農業農村處紀晟,025-83633155。
附件:1.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建設方案(參考格式)
2.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項目資金三年使用方案(格式)
3.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申請建設情況簡表
4.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績效目標指標體系表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江蘇省財政廳
2022年4月11日
農業規劃咨詢:區域農業農村發展規劃、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都市農業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園、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規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田園綜合體、國家農業公園、農業產業集群、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農業農村投資機會研究、涉農企業戰略咨詢、農場園區企業管理咨詢等業務。
聯系方式:025-69853799、15996370505(微信同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