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需要思考和規劃如何轉型升級,跟上時代的腳步,建立起未來的競爭力。農業作為資源最多的產業,它的發展應該要多方向、多維度的,才能不辜負其豐富的資源。在這一點上,臺灣又走在了前沿,它將教育也融入了農業旅游中,新興的教育農園問世了!
農業擁有最多的自然資源,是提供體驗最適當的產業,農業資源也是自然生態教育體驗最適當的來源。農場孕育多樣化的動植物,是生態系統最完整的戶外自然教室,是實施自然教育最理想的場地。因此臺灣 “ 休閑農業輔導管理辦法 ” 規定休閑農場農業體驗區的用途之一是提供“生態教育”之用。這是教育農園的基本價值。
教育農園的要義如下:教育農園是農場經營者以農業生產、自然生態、農村生活文化等資源為內涵,對中小學生或一般游客設計體驗活動,經由詳實的解說服務方式,滿足游客知性的需求,完成自然生態教育,同時促進城鄉交流的一種休閑農業經營型態。
臺灣休閑農業近年來呈現多元化的發展。各個農場因其資源特性,及其社會環境之需求,分別展現不同的經營型態。其中一項正在興起,且被看好的形態即為“教育農園”。
農場的資源(土地、勞動、設施設備、農產品等)在傳統性生產的用途之外,尚可進一步結合優美的景觀、完整的生態環境、溫馨的農村文化,提供給游客知性的體驗。
另一方面,游客的休閑游憩層次提高,想要獲得深度的體驗,所以在游憩市場供需因素的交互影響下,教育農園乃應運而生。
教育農園既為休閑農業的一種類型,故其功能可按休閑農業的一般功能及教育農園的獨特功能闡釋。
1.經濟的功能:經營休閑農業獲取的經濟效益將比一般農作或養殖事業高。
2.游憩的功能:休閑農業提供游客賞景、親近自然、游園休憩的環境。
3.教育的功能:休閑農業提供游客對動植物及農村生活文化認知的學習機會。
4.社會的功能:休閑農業提供的體驗活動多以團體方式實施,可達聯誼或增進感情的目的。
5.文化傳承的功能:休閑農業的體驗活動延續農村民俗文化。
6.環保的功能:休閑農業須注重生態保育及環境保護。
7.醫療的功能:休閑農業可紓解游客工作壓力,消除生活緊張,使身心舒暢,增進健康。

所謂自然教育,是喚起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學習歷程。通過自然的示例,使孩子們感受自然、喜愛自然。教育農園設計的體驗活動能在自然環境中,透過解說服務,給中小學生及一般游客了解自然之奧秘,體驗自然之美,而認知環境生態體系的倫理關系,實現環境價值。

教育農園因其本身是一個鄉土教學的背景資源,在農園可以讓許多的文化信息溝通進行更容易,故能夠產生城鄉交流的作用。透過身體的實際操作所產生的獨特經驗;透過包含手勢、表情、語氣、眼神等具體的感受;透過感官的深化;并且透過交談、解說員導覽、與場主的交談、動手操作、討論等面對面的機會,使得城鄉文化的訊息得以更加明朗化。
1.確定主題:體驗如果沒有主題,消費者就抓不到主軸,就很難整合體驗感受。主題要非常簡單、吸引人,要能帶動所有設計與活動的概念。如臺一生態教育農園、竹耕教育農園的波羅蜜。
2.塑造印象:主題只是基礎,農園還要塑造印象,才能創造體驗。塑造印象的線索都須經過調和,與主題一致。游客不同的印象形成不同的體驗。如新化教育農園營造“新甘藷文化”的印象
3.去除負面線索:由于所有的線索都應該設計得與主題一致,所以其它與主體相抵觸或是造成干擾的信息,都要去除,以免減損游客的體驗。例如,飛牛牧場不賣牛肉,以免損害其“飛躍的?!钡挠∠?。

4.配合加入紀念品:紀念品的價格與它具有回憶體驗的價值相關,其價格超過實物的價值。紀念品讓回憶跟著消費者走,能喚醒消費者的體驗,例如臺一教育農園賣花及鍬形蟲圖案的紀念品。
5.包含五種感官刺激:感官刺激(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應該支持并增強主題,所涉及的感官刺激愈多,設計的體驗就愈容易成功。久大教育羊場提供乳羊的賞玩、聽聲、聞體味、觸摸等活動,以豐富體驗。
臺灣教育農園依據資源特性、游客需求,及學校教育需要,設計多樣性的體驗教育活動。茲歸納如下表:
下表為臺灣教育農園體驗活動類型與項目表

茲舉述五家目前經營成功的教育農園個案,以明了臺灣教育農園的發展。
臺一生態教育農園位于臺灣省南投縣埔里鎮。面積23公頃。本農園原為臺一種苗場。由于政府大力倡導休閑農業,并鑒于自然生態教育之重要性,本場乃逐漸增加造園用花草培育、綠美化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承包服務,更利用現有設備與自然環境多樣性的田園景觀成立“臺一生態教育農園”。
園區的體驗場所,包括:DIY押花教室、文化藝廊、水上花園餐廳、浪漫花橋、花神廟、花卉廁所、根的世界、花卉栽培區、蔬菜苗圃區、機械播種解說區、夢幻花屋品茗區、蝴蝶生態館、有機栽培區、百香果區等。
各設施的造型及顏色均考慮到整體環境的調和效果,配合生態資源做最適當的建構,所使用的材質均以木材、竹材或農村所習慣使用之自然材料為主。在園區綠色植栽選擇上,多以種植本土植物為主。
為讓民眾能體驗到農村的生活文化,園區內的設施設計包括農業生產的工具及設備,如水車、風鼓等,利用這些景觀元素作為設施材料,可增添民眾對農村文化的認同與情感。
“用花香裝扮多彩人生,從一粒種子觀察生命奧妙”,用專業貢獻社會,提供知性觀光資源,這是本園設立生態教育農園的宗旨。本農園提供充滿多態、生意盎然的空間與設施,讓大家在花香蝶舞中體會生命的珍貴、成長的喜悅,品味美好人生。
大安生態教育農園位于臺南縣善化鎮。面積8公頃。本農園是以植物生態教學為主,園區內的景觀,除保留原有的荔枝樹林及草莓園外,其它一律以植物生態屬性作為生態植栽景觀方式規劃。
本農園分別設置:四季草花展售區、多肉植物區、水生植物區、蔓藤植物區、青青草原區、香花植物館、森林公園、陶園藝教室、野坎區、親水區、養生植物區等。

本農園為中、小學生安排數十種生態教材課程,隨四季氣候時令不同而變更。所有學生只要一入園,即由園內專業講師帶領參觀并解說其生態課程。學生入園所有活動,均須親自動手操作,如植物栽種、抓泥鰍、采草莓、剝蓮子、采草藥等。
本農園未來的目標是希望成為地區性的生態教學中心,并帶動地區觀光休閑產業的發展。
新化教育農園位于臺南縣新化鎮。面積3公頃。本園將棄養之羊舍與農園結合,并融入農村精神、景觀、文化,提供市民在農耕中體驗農業生產,享受農村生活的樂趣,并體會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之農業經營。
本園規劃七大主題園區:農耕體驗園區、休息聯誼區、DIY體驗區、農業教室區、采果園區、烘窯烤肉區、農特產品展售中心等。
農耕體驗承租戶承租的主要動機為生產安全衛生的蔬菜,其次為體驗農耕樂趣、休閑娛樂及接觸大自然。因此本園積極推廣有機栽培的理念,聘請有機栽培專家來為承租戶開課傳授有機蔬果正確的栽培方法。
本農園強調甘藷產業及蟋蟀生態文化,并建立“新甘藷文化”的主題。社會大眾漸向往體驗農耕樂趣、農村休閑及接觸大自然知性之旅,本農園今后將盡可能舉辦加強農耕體驗多元化活動,并改善園區環境,將園區公園化。
竹耕教育農園位于嘉義縣竹崎鄉。面積10公頃。目前栽種波羅蜜、桑椹、仙桃、酪梨、紅龍果等果樹,及時令蔬菜。

本農園以波羅蜜為主要作物,波羅蜜林現已將近二十年的樹齡。全園長期處于有機無藥的環境下,園區昆蟲生態豐富,有螢火蟲、獨角仙、鍬型蟲、蝴蝶等數十種。
目前園區可見綠繡眼、白頭翁、五色鳥、山紅頭等近三十種野生鳥類。園區內也有一群經馴化的野生鳥類,可與人們親近互動。
本園設計很多自然生態解說課程,包括有毒植物、藥用植物、香草植物、野鳥習性、押花制作、石頭彩繪等。
(1)園區為蔕草栽培之有機蔬果園,以波羅蜜為主要作物,開放認養,目前已有30多位承租戶。
(2)參與教育農園策略聯盟,成為中小學生戶外鄉土教學場所。
(3)本園教育體驗活動項目包括:生態教學、自然創作、知性體驗、風味餐等。
本園將藉由與自然互動的課程中,培養喜愛自然,愛護自然,及與自然共榮共存的境界。
本園位于臺中縣太平市。面積1.2公頃。園區更規劃有親子體驗區、羊乳生擠區、加工制品生產區、生態教育解說區等。
本園區之特色是以乳羊為主題,可以親近羊群,了解羊之生活習性。園內有荔枝樹、花圃、假山、各式活動之看板等,成為民眾喜愛的游憩點和戶外自然教室。

本園區之解說,以羊為主要素材,并介紹園區內植物。園區之設計規劃及營業內容皆為體驗式之教育園區,可以讓游客親自喂食小羊、擠羊奶等,還可以品嘗最新鮮的羊制產品。
結語:
臺灣休閑農業給予消費者自然的體驗,體驗農業的熱潮正方興未艾。尤其教育農園在滿足游客觀光游憩的需求外,又提供自然的體驗,學習動植物生態系統的知識、能力與態度,跨越農業與教育的領域,是最理想的戶外自然教室。所以我們應更深入認知體驗的領域,熟諳體驗活動設計的步驟及體驗行銷的策略,以積極開創教育農園的新天地。
| 長三角農業規劃 安徽中農富通官方微信 掃描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行業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