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正式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將“三農”建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點建設項目。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也取得較大的發展空間,各種類型的農業園區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推動了我國農業生產的的發展。其中大多數園區都是以農業先進技術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
落實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方位立足全局、面向未來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由中農富通規劃、建設、運維的廣西玉林“五彩田園”準確把握未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務要求,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動源,打造科技先發優勢,推動更多農業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新技術、新產品,形成新產業、新業態,培育新動能、新活力。農業科技園區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和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平臺,是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的重要支撐,是探索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重要載體,有利于我國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五彩田園注重科技研發
園區陸續建成4家研發中心,其中1家國家級研發中心;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玉林分中心;2家自治區研發中心:中農富玉組培研究中心,南藥種苗生產中心; 1家市級研發中心:玉林農科院水稻研究中心,園區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廣西農業科學院,東華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西大學、玉林師范學院,玉林農科院等科研、教學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大了科技項目引進和科技示范推廣力度,建成“五彩田園”農業科技專家大院,由廣西農科院主持,建立科研單位與示范區聯系桂鉤機制,共同推動農業科研新成果,新技術在玉林市示范推廣。
至2019年8月,園區研發新品種35個,推廣應用新品種114個;研發新技術46項,推廣應用新技術88項;獲得授權專利30項,其中發明專利26項。成功引進臺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200多項,建成引用臺清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經營理念為特色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00余個。園區建成中農富玉國家級農民培訓基地1個;開展技術培訓271期,培訓人員20425人次,其中五彩田園入駐科技特派員10人,培訓職工、農民6165人次。



中農富玉廣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
中農富玉技術人員在百色德保縣扶貧項目進行百香果和山楂種植技術指導,項目取得了示范性的預期效果
五彩田園農業科技廣泛應用
園內中國現代農業技術展示館集中應用了國內外最先進的技術116項、專利23項,栽培瓜果60余種,蔬菜130多種,以不同的技術手段栽培各類植物總計超過1056種;展示館集科普觀光、采摘于一體,運用茄果類工廠化高效栽培技術、巖棉椰糠高效栽培技術、儲氣儲液栽培技術、復合果菜栽培技術、多層鏈條水培技術、管道水培技術、控根容器栽培技術、淺液流栽培技術( Nutrient Fi1 n Technique,NFT)等國內一流栽培技術進行作物高效栽培;在智能化高產高效生產方面,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設施設備和管理技術,主要包括利用計算機控制系統、自動灌溉施肥系統、潮汐式灌溉系統,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噴帶灌溉技術、酸堿水應用技術、補光燈應用技術、溫室病害氧防治技術,并按照歐盟良好農業認證標準(Good AgriculturalPractices,AP)種植,實現對種植環境、作物營養指標的實時調控,對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標準化自動控制,進行工廠化的蔬菜栽培生產。這些設備及技術均處于國內行業領先水平。


園內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科技示范園成功引進國內先進的氣候信息收集分析系統,實時監控園區氣候信息并形成大數據指導生產;采用行業最新的成熟技術:盆栽蔬菜技術、混合基質栽培技術、植株調整吊蔓技術、黃藍板誘蟲技術、硫磺熏蒸技術、二氧化碳施肥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微噴帶灌溉技術和自動灌溉施肥系統進行設施栽培,同時配套可追湖系統讓作物生產有跡可尋;研發部門通過長時間努力,突破了草莓及馬鈴薯脫毒技術難題,并應用于生產;在水稻種植方面,引進海南熱科院最新科研成果--花卉誘蟲技術,成功減少了蟲害的發生率。


園內南藥種苗繁育生產中心的組培車間采用鋼化玻璃屋頂結構,采用自然光照明為主、人工光源為輔的組培培養模式,兼顧傳統的人工光源組培和純陽光組培優點,是集組培生產、煉苗于一體的新型陽光式組培車間,處于國內領先技術水平。隆平高科水稻種植示范基地采用全程機械化耕作。此外,園區內大力推廣節水農業,滴灌、費湛技術應用率達85%;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以收割產生的秸稈為原材料,編織藝術“稻草人”,減少秸稈焚燒,帶動鄉村觀光旅游。
農業科技創新引領鄉村振興
通過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進一步集聚和應用國內外在農業生產方面的科技、市場、信息和人才等資源,推進園區創新體系建設。園區成為農業科技成果培育與轉移轉化的創新高地,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及其服務業集聚的核心載體,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陣地,科技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基地,產城鎮村融合發展與農村綜合改革的示范典型。通過五彩田園的示范帶動,園區村社成立村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即土地流轉金、薪金、股金、房屋租金、養老保險金,使得園區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036元,分別高于玉林市和廣西平均水平43.3%、74.1%,企業吸納當地農民就業5000多人,輻射帶動7300多名農民參與鄉村旅游配套服務產業,實現了產業興旺,引領了鄉村振興,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樣板。
多措并舉加快鄉村振興戰略
未來,廣西玉林“五彩田園”將加快推進農業科技的創新,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以此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首先是加快農業基礎研究創新,爭取在農作物、果樹等基因調控等方面有突破,在農業節水灌溉、農藥和肥料的研制、農機設備、加工儲藏等方面進一步升級。
再次,實施田園通信網絡工程和加強信息網絡的硬件建設,可以有效的促進五彩田園的科技產業發展。而這一切的建設都需要農業科技進行引領,從而推動五彩田園的現代化,實現“互聯網+治安”的模式。依靠科技的手段構建一些數據平臺,使五彩田園的管理運行更加順暢,加快五彩田園的發展。
并且,還需要不斷的提升農業科技的創新政策,在基層政府這一塊,應當對五彩田園做出一定的政策性保護,持續推進五彩田園的農業科技新聯盟建設,培養出一批能夠完成大聯合和大協作的平臺。強化五彩田園內部的農業科技新聯盟建設,整個田園的管理工作都圍繞農業科技展開,五彩田園管理者應當收集一些有用的農業科技資源,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帶動五彩田園的農業科技資源共享,推進有效的協同共享新機制。
最后加快技術集成的創新,集中力量攻克影響農作物等產量提高、品質提升和效益增加等方面的技術瓶頸,分為不同區域、不同種類組成一批高效高產、生態環保的成熟模式,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相結合,以先進適合的農業裝備推廣全程機械化的生產模式。除此之外,在農業科技的帶領之下,五彩田園要學會將成果和服務轉化成為未來的發展動力,在園內培養一批能夠振興農業科技的人才,加強對農業科技服務市場的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五彩田園的產業化,相信五彩田園勢必會取得更好的發展前景。
廣西“五彩田園”介紹
“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簡稱“五彩田園”)位于廣西省玉林市玉東新區茂林鎮,2014年由中農富通總體規劃、建設運維,示范區以1個小鎮、5個核心園、30個特色園核心帶動、多點呼應、主輔結合、“一區多園”進行產業規劃布局,致力打造廣西乃至全國現代特色農業、新型城鎮化、農村綜合改革、美麗鄉村、城鄉統籌發展的“五個典范”。

中國現代農業技術展示館(玉林農業嘉年華)通過現代的溫室及栽培技術,將種植展示與景觀設計有機地融為一體,通過科技高度集成創新,結合藝術創意手法,打造了“瓜彩世界”“農藝高科”“神農草堂”“玉蔬林風”“蠶織天下”“大漠風情”“蜜境尋蹤”“夢幻花海”等八大主題場館景觀及“大糖盛世”主題長廊。

中國現代農業技術展示館(玉林農業嘉年華)被國家農業部評定為“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玉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15年“五彩田園”榮獲“中國農業公園”稱號,2017年被農業部評為 “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
如今的“五彩田園”,村村有產業,行行有特色,處處有美景,通景道路全面提檔升級,村容村貌統一美化改造,農田集中規劃種植,自駕車服務體系構建完成,人在車上坐,車在畫中行,勾勒出一幅現代田園都市的靚麗鄉村新畫卷,也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城里人過的生活,讓不少在這里旅游觀光的城里人,呼吸到鄉村新鮮空氣,欣賞到田園美景,感受到現代田園都市的氣息。
“五彩田園”作為地區農業發展建設典范,成為考察、學習效仿的對象,不僅省內,貴州、廣東、河北、山東等多地考察團慕名而來,以期借鑒“五彩田園”經驗,發展自己的特色農業。“五彩玉林”的經驗非常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指導性,是一個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統籌推進的這樣一個綜合性的典型。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田園綜合體、特色農產品品牌規劃、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村一二三融合發展示范園/示范區、鄉村體系/村莊、農民豐收節策劃落地、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等。
聯系方式:010-62335590、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