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三農”工作事關國計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產業振興則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大力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具有十分現實且深遠的意義。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通知部署開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支持建成一批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使之成為實施鄉村振興的新支撐、農業轉型發展的新亮點和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載體。
鄉村產業是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產業。近年來,我國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新產業新業態大量涌現,鄉村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在產業規模、創新能力、品牌建設、統籌發展、效益提升等方面還不盡如人意。如果鄉村產業不能得到全面振興,那么農民收入的增長就難以穩定,農業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會受到很大制約,直接影響鄉村振興的推進。而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便于集中資金資源,解決產業振興中存在的瓶頸制約,促進鄉村產業質量提升,為“三農”發展強筋壯骨。
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就要將“同質競爭”扭轉為“合作共贏”,放大集群效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就是要把一個地區的優勢特色產業聚合起來,不能再像過去一樣,數家企業各自為戰、同質競爭,把大量資金資源浪費在內耗上,甚至互相之間惡性競爭打“價格戰”,損害了產品形象,賣不出理想價格,降低了企業效益。從“同質競爭”變成“合作共贏”,建立健全產業經營組織體系和利潤分配體系,把分散的資金資源統籌起來,把不同企業的優勢整合起來,形成“拳頭效應”,把資金資源和精力都投入到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品牌建設等方面,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美譽度,才能實現互惠互利、多方共贏。
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就要把“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增強競爭能力。在分散競爭的環境下,企業的資金資源有限,生產標準和產品質量不一致,經濟效益不穩定,難以實現擴大規模、擴大生產。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不單單可以把資金資源聚集起來,還能夠立足于市場需求、資源稟賦、生態條件和現有基礎等,打造標準化的原料車間、生產車間,推動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發展,實現上下游產業的更順暢銜接,構建起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條,形成集中連片發展格局,提升優勢特色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商品化發展水平,更好發揮出優勢特色產業對農業提升、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的產業推動力。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田園綜合體、特色農產品品牌規劃、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村一二三融合發展示范園/示范區、鄉村體系/村莊、農民豐收節策劃落地、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等。
聯系方式:010-62335590、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