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10年,我國稻谷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年均增長0.6%,小麥產量年均增長0.13%,玉米產量年均增長2.5%,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生產和供給明顯增加……”4月20日發布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以下簡稱《報告》)中,一系列由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預測研判的權威數據,勾勒出我國未來10年糧食生產將穩中有增、提質調優、增產保供能力大幅提升的總趨勢。
民以食為天,面對紛繁復雜的農業內外部風險挑戰,正如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大會上所言:“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14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冠肺炎疫情對農產品生產供給影響不大
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糧食安全。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也在大會上指出:“疫情讓我們意識到,要加強糧食和農業生產體系的韌性,來應對突然的、始料未及的沖擊。”
對此,《報告》對2019-2020年的我國農產品供需情況進行了全面統計和預測: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6384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大米、小麥進口量僅占全年消費量的1.5%和2.7%,自給率95%以上。2020年,我國稻谷和小麥的種植面積預計穩定在8億畝左右,總產量與上年基本持平,優質稻谷和專用小麥種植面積繼續增加,此外,玉米總產量也將增長至2.6億噸以上。以上都為保障我國糧食供給穩定充足打下堅實基礎。
“在糧食生產穩、庫存足、供給有保障的同時,生豬產能也在逐步恢復。”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介紹,2019年10月以來,生豬生產持續保持恢復向好的勢頭。截至今年3月,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連續第6個月增加,比去年9月份增幅超過10%,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生豬產能將恢復到基本接近常年的水平,對未來一個時期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形成有力支撐。
“菜籃子”問題同樣不必擔心。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許世衛指出,疫情較重期間,雖然部分“菜籃子”產品產銷銜接受阻,部分地區農產品價格出現階段性上漲現象。但近期,隨著交通運輸逐漸順暢、企業復產復工比例加大,農產品市場價格已基本恢復正常。“因此,綜合來看,國際疫情下,當前國際出口受限對我國農產品供給影響不大”。
未來我國口糧安全有保障
稻谷、小麥、玉米是中國三大谷物,《報告》顯示,未來10年,中國谷物生產平穩向好,消費持續逐步提升,口糧供給充足。得益于科技進步、單產提高,稻谷產量將穩定在2億噸以上,優質稻谷播種面積將增加,小麥產量將達到13500萬噸,玉米產量將達到3.38億噸。
“當然,我們也應繼續夯實糧食安全基礎——持續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單產,并進一步調動糧農種地積極性,穩面積。同時健全現代化的農業全環節供應鏈,更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許世衛說。
“菜籃子”“果籃子”等將提質增效
《報告》顯示,我國蔬菜生產量占世界50%以上,2019年達到71889萬噸,消費量僅為53245萬噸,完全可以自給。未來10年,得益于技術進步產量還將提升,但生產目標將發生轉變。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介紹,我國蔬菜生產將在安全性、生態型、標準化、規模化、設施化等方面進一步增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將在全國試行,并將大力推動蔬菜生產綠色發展,名特優新蔬菜的需求會明顯增加。同理,作為水果大國,未來十年,我國水果生產也將進一步向優勢產區集中,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果品質量得到提升。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田園綜合體、特色農產品品牌規劃、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村一二三融合發展示范園/示范區、鄉村體系/村莊、農民豐收節策劃落地、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等。
聯系方式:010-62335590、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