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0年5月28日下午,蘇州市人民政府、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北京召開聯合發布會,共同發布《蘇州市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評價考核指標體系(2020-2022年)(試行)》(以下簡稱“指標體系”)。這是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構建的指標體系,是全國首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評價考核體系,邁出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新征程的重要一步。

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指出:“共同發布《指標體系》是落實農業農村部與江蘇省《部省合作框架協議》的重要舉措,是蘇州對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的積極探索,為蘇州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方向,也為全國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
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講話
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蘇州市委副書記朱民,市委副秘書長祁立春,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吳文祥,市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等出席發布會。國內“三農”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各級各類媒體代表參加了發布會。

為全國發展大局提供蘇州方案
蘇州是鄧小平同志最早印證“小康構想”之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勾畫現代化目標”之地。改革開放以來,蘇州一直是全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典型,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全國前列。蘇州有條件、有基礎也有責任先行一步,思想再解放、目標再攀高、開放再出發,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率先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全國層面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將在2035年實現;農業農村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簽署的《部省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全省層面到2030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時,國家和江蘇省提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蘇南地區到2022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根據上級要求,立足地方實際,蘇州以“爭第一、創唯一”的歷史擔當,率先出臺《三年行動計劃》,以大力實施20項重點工程為抓手,確保到2022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比全省提早了8年,比全國提早了13年。
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在發布會上指出,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蘇州市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制定出這一套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起點高、標準高、定位高,既有國際視野,又有蘇南視角,充分體現了“謀在先、走在前”的使命擔當,為全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樹了榜樣”“探了路子”。
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科學指引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開創性工作,國內還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為了使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現實模樣更加形象具體,蘇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同制定了《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框架設定為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農民現代化、城鄉融合4個領域,制定3級指標,區分市、縣、鎮3個行政層級,總體形成“四三三架構”。其中市級評價指標體系由12個一級指標、27個二級指標,49個三級指標組成。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表示,蘇州將認真用好這套凝聚了心血和智慧的《指標體系》,來引領我們的實踐,評估我們的成果,做好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開創性工作,努力為全省、全國提供蘇州經驗、作出蘇州貢獻!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勁動能
今年1月1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與蘇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7個方面深入開展院地合作。《指標體系》的制定和發布是雙方合作結出的首枚碩果,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對引領蘇州、江蘇乃至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表示,《指標體系》的發布是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蘇州樣板的新起點。未來,中國農科院將與蘇州市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產業孵化等方面加強合作,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以“強富美高”為鮮明標識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田園綜合體、特色農產品品牌規劃、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村一二三融合發展示范園/示范區、鄉村體系/村莊、農民豐收節策劃落地、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等。
聯系方式:010-62335590、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