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財政將重點支持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農業綠色發展支撐能力逐步提高。未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將會加大綠色農業發展項目補貼制度。其中包含三個重點支持:一是重點支持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二是重點支持畜禽糞污資源化處理;三是重點支持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有機農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示,有機農業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不但可以提高農業生態資源使用效率,促進出口農產品結構的優化,而且可以漸進性地改善生態環境,增加外匯收入等。隨著人們對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的深入認識,有機食品的開發已經走過了剛起步時僅對邊遠地區傳統方式生產、新開荒無污染產品進行檢查認證的時期,逐漸進入了從常規農業向有機生產轉換的新階段。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有機農業?
按照2011版國家有機農業標準(GB/T 19630.1-2011)的定義來講: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遵照特定的農業生產原則,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在這個定義中,后半句“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采用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建立一個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是有機農業的關鍵所在。而“不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及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則是表面的硬性要求。
有機農業體系強調依賴于自然和生物之間的循環,即農業中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來實現可持續的投入-產出。因此,做有機農業不用化學投入品,重點是在“建立有機農業體系”,而不是單純的“不使用化肥、農藥”。在得到認證的有農業體系之下生產的農產品,才能夠被稱為“有機農產品”。
發展有機農業不僅可以為社會提供純天然、無污染、安全的食品,而且有利于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有機農業規模穩步擴大,但也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一、認證不規范。不同機構的實施標準的差異使有機食品面臨誠信的挑戰。
二、技術研究滯后。有機農業需要一套不同于傳統農業的技術措施作為保障。從傳統農業向有機農業的轉變面臨著病蟲害防治、土壤肥化、品種選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等諸多問題。目前市場上高質量的商品有機肥品價格高,生產者負擔過重。
三、政府的支持不夠。目前,國家對有機糧食作物沒有特殊的支持措施。由于有機食品生產需求較高,相對產量較低,投入較高。好的糧食不能以好的價格出售,導致農民生產積極性低下。
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農業及有機農產品將會越來越受到高端市場的追捧。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國農業大學有機農業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表示,10年后,中國的有機農業規模將達到1億畝,引領中國的發展格局。
未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讓有機農業充滿希望。只要依托資源市場秉賦,因地制宜,堅持科學的種植方式,推進三產融合,有機農業一定能得到高質量發展。
農業規劃咨詢: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田園綜合體、特色農產品品牌規劃、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村一二三融合發展示范園/示范區、鄉村體系/村莊、農民豐收節策劃落地、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等。
聯系方式:010-62335590、13021107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