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快速壯大,2019年鄉村休閑旅游接待游客約32億人次,營業收入達8500億元,直接帶動吸納就業人數1200萬,帶動受益農戶800多萬戶,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實現途徑和生動寫照。
9月17日,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在京召開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大會,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張旭出席會議并講話,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主持會議。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重要性緊迫性,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緊扣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兩大目標,加快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全面恢復和持續發展,推進產業提檔升級高質量發展。
會議指出,近年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快速壯大,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實現途徑和生動寫照。要看到我國旅游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依然處于黃金機遇期,更要看到鄉村旅游發展動力強勁、基礎扎實、環境良好、機遇難得。
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農業與旅游相互優勢,切實形成合力,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助力實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要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確保農民合理分享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增值收益。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建設,跨界配置農業和現代產業要素,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要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資源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支持。要推進政策共享,加強互通互享,共同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會議要求,各地要著眼高質量發展,堅持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個性化發展路徑,以提升設施水平、服務水平、管理水平為重點,著力促進鄉村休閑旅游業轉型升級,實現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盡快打造成超萬億元的大產業。

近幾年來,休閑農業成了我國大力發展的產業。2016年,農業部印發《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在主要目標方面,意見指出,到2020年,休閑農業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接待人次達33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7千億大蛋糕,機會與危機并存。
做休閑農業,千萬小心這些坑!
休閑農業是體現生產、生活、生態、生命和體驗“四生一體”的農業經營方式,吸引消費者前來觀賞、品嘗、購物、勞作、體驗、休閑、教育、養老、度假等,圍繞“農”字開展相關經營活動。
休閑農業有機的將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三產業(旅游及服務業)相結合,吸引了大批的投資者涌入這個行業,最終大部分被拍“死”在了沙灘上,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只是單純復制別人的模式注定不會長久,各行業都在日異月新的變化,特別是休閑農業,需要與消費者面對面,“好”與“壞”一眼便知。

1、模式上,“重農輕閑”
休閑農業,主要做的不是一產的農產品。而是整體的景觀,場景,氛圍和生活氣息,是無形的服務,其核心是“客流”,賺的是餐飲,住宿,門票,娛樂等綜合收入,而不只是一產的農產品。
例如采摘園,只注重產品技術而忽略客戶所需,采摘哪都有,為啥來你家?
2、規模上,盲目貪大
太多投資休閑農業的人,盲目貪大,動不動就幾百畝上千畝,生怕太小了別人看不到它,這又不是規模種植,也不是機械化生產,白花花的銀子扔在那么多地里不心疼嗎?
其實,有經驗的經營者都知道,休閑農業的核心是人,賣的是產品和服務。所以找到合適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距離城區要有合理的車程,一般行駛時間,一線城市2小時以內,中小城市1小時以內。
其次,許多農業投資者一上來就想做成規模,一步到位。住宿、餐飲、娛樂等一條龍服務,覺得這樣才會吸引人。但現實的情況卻是,投資項目越多花錢越多,到頭來項目很雜,沒有特色,還是沒有人來。
3、運營上,營銷乏力
最常用的營銷方式,就是公眾號、朋友圈、QQ群,園子里有什么新活動了,提前發一下朋友圈之類的,這就算“營銷”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過去時了,很多莊主對于園區的宣傳,沒有一個系列的推廣計劃。比如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主題如何渲染?線上+線下模式該怎么操作?營銷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客流,賺取收入。門可羅雀,誰來為投入買單?

休閑農業的基礎是農業,目的是休閑,本質是體驗。
用體驗來創新休閑農業,設計和開發適當的體驗項目,更能體現休閑農業的本質特點,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休閑消費需求。
那么,具體要怎么做呢?
1、農業生產體驗
農作體驗方式
農作物。不管是特用作物、糧食作物或園藝作物等,從播種到收獲,從生長時的生理特征到加工制品,都有多種體驗方式。
農作物觀賞。根據不同的時令,安排有關農作物的枝、葉、花等形態的觀賞,如春季賞油菜花,夏季賞荷花,并可制作成標本。
園藝習作。體驗選種、育苗、施肥、灌溉、修剪、除草、收獲、加工處理等勞作樂趣,并學習相關知識。如了解農作物的習性,茶葉的采摘、儲存、加工技巧和工藝等。
農耕活動。如用犁翻土、用靶碎土、插秧比賽等。可將花田、果園、茶場的土地按塊租賃給旅游者。游客利用周末等閑暇時間,帶領家人前來養花種樹,既可鍛煉身體又能增進全家人的感情。
特色農藝。體驗紡線織布、剪紙、手工釀酒、土菜烹飪等。還可開展藝術插花、干花書簽、花卉風景彩照等制作,以土特產的形式出售給游客當做旅游紀念品。

農具體驗方式
農具能加深游客對農業發展的認知。傳統農具更是先民智慧和經驗累積的精華,其在農業體驗中的利用不僅能讓游客了解過去,還能喚起游客對以往歲月的追憶和懷念。
農具展示。如展示耕田機,傳統織布機、風車、水磨器具等等。并通過影視記錄,圖片展示等加以解說,使游客對歷史和現代農業技術水平都有所了解。
農具操作。如牛車、水車、耕耘機等。
家禽家畜體驗方式
葷菜烹飪。根據當地菜肴特色,運用特殊烹調工藝進行加工和制作。
親近動物。組織游客認識、觀賞、喂養或騎乘家畜類動物。

2、農民生活體驗
日常體驗方式
農民擁有本身的特質。在語言、宗教、性情以及人文歷史等方面均與城里人有所區別,其日常的吃、穿、住、行,可以作為當地特色的一個發揮。并選拔和培訓一些懂旅游、善交流、有專長的人員從事導游講解工作。
體驗具有農家特色的燒火煮飯。用大土鍋、大蒸籠、大土碗等器皿,采用家傳的烹飪技巧,制作出正統的農家味道。
在農莊居住。
使用農家家具擺設及設備。
教授游客紡線織布、做衣。可作為展示或作為紀念品。
跟客人促膝聊天、拉家常。游客盡情享受農村生活,喝茶、打牌、聊天、下棋等。這些活動讓客人了解了當地,加深了對農業的認識。農莊可邀請村里的負責人、農業技術人員、致富能手、村里的老人等,利用聊天的形式,向住客介紹當地的建設、發展,淺顯的農業種植、養殖知識經驗,致富經驗,當地的民風民俗、歷史軼事等。
為旅游者提供農村傳統服飾的租售業務,供其體驗勞動或游玩時穿戴和照相。
教授、分享傳統民間游戲之樂。
農村節慶體驗方式
修建陳列農業文化、活動慶典、民俗相關的展室,普及農業文化。
為客人安排慶典角色,參與慶典表演。
組織農莊文化游。如婚俗、豐年祭、賞花燈、舞龍舞獅、皮影戲、歌子戲、布袋戲、劃龍舟、雕刻、繪畫、泥塑、剪紙、賞花節、采摘節等民俗節慶體驗。通過觀賞、解說、參與特色活動,增加游客對農莊的認識。

3、鄉村環境體驗
農村氣象體驗方式
制作氣候與農事知識的展板,指定專人講解。
組織與天氣有關的游憩活動。
開展風箏比賽,欣賞特殊的天象和氣象等。
根據季節,開展食療進補等。
農村地理體驗方式
利用農村資源提供遠足活動,如掛滿累累果實的果園觀光等。
圍繞水資源,開發相關的休憩項目,如捕魚撈蝦、打水仗、觀賞蝌蚪等。
農村生物體驗方式
向游客提供捕捉、收集、烹飪的必備用品,使游人感受從田間到飯桌的全過程。
教授各類魚的不同制作方法,并現場進行烹制、品嘗和習作。
開展識別野菜活動,包括挖野菜、洗野菜、烹飪野菜、品嘗野菜的全過程。
農村景觀體驗方式
增加景觀小品,增設宣傳配套設施。
建立可供游客休息的場所,安裝休息設施,如亭子、板凳、垃圾筒等。
設立觀景臺,供游客登高觀景。
農業規劃咨詢:市縣十四五農業農村規劃、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都市農業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園、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規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田園綜合體、國家農業公園、農業產業集群、農業嘉年華、農業奧特萊斯、農業農村投資機會研究、涉農企業戰略咨詢、農場園區企業管理咨詢等業務。
聯系方式:025-69853799、15996370505




